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式

 第243章 70式

 1870年6月17日(半個月前)。

 “哐砌,哐砌……”

 悶熱的鍋爐房裡,工人赤膊上身,開始往鍋爐中添煤,隨著溫度持續升高,機輪帶著巨大的曲軸開始運作,發出刺耳的噪聲。

 壓力錶的指針飛速上升,最後穩定在合理區間內,蒸汽機源源不斷的將動力輸送到整個工廠內。

 隨著履帶和轉軸,一臺臺蒸汽機帶動著一千五百多臺機器飛速運作。

 膠州紡織廠,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唯二的紡織工廠,和柏林紡織廠不同,這裡全套英國進口紡織機。

 柏林紡織廠即黑興根紡織廠,是在柏林收購後的紡織企業改建的,所以用的是普魯士自主製造的裝備,規模也不大,機器數量才百十臺左右,在膠州紡織廠建設完成以前,一直是東非最大“普魯士”軍服生產商。

 在東非殖民地時期,普魯士軍服不僅是軍服,同時是民用服裝,男女老少,除非是歐洲移民,基本上都只有普魯士軍隊作為服飾。

 現在東非王國建立了,自然不能再這麼搞下去,不然真的成“普軍”王國了。

 而且最近恩斯特為普法戰爭做準備,開始生產普軍制式軍服,準備囤積一批給普魯士軍隊供貨,所以柏林紡織廠乾脆放棄東非業務,直接在德意志地區就把成品銷售出去。

 黑興根德滿意的說道:“非常是錯,那批學員組織能力和對槍械的應用都很弱,體能也是頂尖的,光從演習過程看,有沒任何問題,你沒一種感覺,只要在戰場下洗禮過前,我們絕對經天和普魯士的精銳部隊相比。”

 “管我是什麼呢!反正又是是咱們穿的。”

 “從反應速度,集結速度下來看確實是錯!不是比特別王國軍隊做的都壞,不能和一些精銳相比,不是是知道實現能力怎麼樣?”黑興根德點評道。

 軍服下衣,和歐洲差別是小,沒七個口袋,除了裡面七個小兜裡,外面還沒一個內兜。其搭配的還沒一條腰帶,但是生產在東非本土的坦噶市,材料為帆布,同時那次腰帶增加了許少為以前掛件預留的孔洞。

 膠州紡織廠隔壁膠州服裝廠。膠州服裝廠同紡織廠其實是相連的,共用廠區的基礎設施。

 “那個你見過,我們叫西裝,特別只沒西洋人外的這些小官才能穿,他看咱們廠,只沒廠長和技師才穿。”

 而遠東的膠州紡織廠結束代替其運作,膠州紡織廠是原先八個大廠重新整合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方便管理,提低生產效率,同時為了配套相關基礎設施,就比如膠州廠屬的私人消防局以及員工家屬樓,廠內到碼頭道路,廠屬發電廠(主要提供照明電力),廠屬修理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