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大殺器

瘧疾,是瘧原蟲感染人體,引發的一種寄生蟲病,是東非殖民地開發面臨的最大難題。

東非殖民地白天氣溫常年維持在二十度左右,沿海地帶更是時常維持在三十多度左右。

非常適合蚊蟲生存,而瘧疾就是通過按蚊叮咬人體傳播。

所以蚊子比較猖獗的地區,瘧疾也就傳播的越廣,尤其是這個時代,人們還不知道瘧疾是由蚊子傳播。

無法從根源上阻斷瘧疾的傳播,從熱帶到亞熱帶地區,瘧疾廣泛存在。

早期,東非殖民地開發,移民可謂受盡了苦頭,即使在東非政府的強制命令下,對衛生和居住環境,大規模改造。

也沒有什麼成效,因為早期東非就是一大片荒地,草木茂盛,尤其是雨季,天氣溼熱,蚊蟲滋生迅猛。

而移民初來乍到,人數還少,想改造生存環境自然速度快不了,所以許多人中招,被瘧疾和其他熱帶病帶走的也不在少數。

好在,能在遠東活下來,而且渡過大洋,一路奔波的移民,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就像通過奴隸貿易去往美國的黑奴一樣,都是被自然和人為篩選的黑人裡身體健壯的那一部分。

而能夠活著到東非的遠東移民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當然為了保證移民的生存率,其運輸船隻的條件比黑奴強上不少。

而後,隨著移民的慢慢增加,和東非城市村落的開發,東非的生存條件也在慢慢改善。

受恩斯特命令的指揮,東非開展了大規模的消滅蚊蟲運動,這項運動從東非殖民地開闢之初就一直進行著。

對定居地點周圍的草木,進行焚燒,填平水窪,減少蚊蟲的生存環境,對殖民地的水體進行生物防治,大規模養殖魚類和蛙類,縮減蚊子幼蟲數量。

隨著殖民地開發初見規模,殖民地的生存質量也大幅提升,尤其是依靠蚊蟲傳播的瘧疾,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因為殖民地滅蚊運動的開展,也大幅減少。

而且殖民地強制要求移民講究衛生,對殖民地的水源加強管理,嚴禁汙染水源,不喝生水,或者對部分水體進行簡單的過濾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