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零七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

大宋慶曆八年四月九日。



在大宋海軍於能登島附近海域炮擊倭人軍隊之後約四十天後。



大宋首都開封府汴梁城有飛騎快馬跑進皇城內。



信使八百里加急,把消息送來東京。



之所以是四十天後,是因為佐渡島離杭州口岸太過遙遠,接近兩千公里。



光在海上報信船就走了三十多天,消息的抵達速度就是這麼慢。



不過三月份科學院就在汴河上游的一條支流進行了水電站實驗,已經在研究發電的問題。



如果成功建立起一座小型水電站,那麼就可以開展有線電報的研發工作。



如此只要在汴梁和杭州之間架起電報線,就能發電報了。



雖說趙駿知道未來的走向肯定是無線電報乃至於手機通訊方向,奈何他並非通訊工程專業,實在是無奈。



因此只能一步一步地點科技樹,至少他知道未來的方向該怎麼發展,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研究,這就已經能夠大大縮減科學進程。



政制院今天早上的會議是關於黃河治理現狀,以及朝廷部級官員出巡制度。



前者是因為今年就是歷史上黃河氾濫改道的年份,朝廷是時候檢驗這些年的努力是否沒有白費,看看黃河如今的情況。



後者是因為自從開封府改制之後,以前各地政績最好的那一批官吏就沒有了過渡職位。



當年開封府知府一度成為虛職,往往朝廷要提拔重用哪位官員,就會事先安排成為開封知府,虛位等待。



最鼎盛的時候,開封府有六位知府,都是各地政績優秀的大員準備提拔為各部侍郎,卻暫時沒有安排的時候先擔任這個臨時職務。



而真正管事的卻是那位開封府同知包拯,一度引得朝野戲談知府不是知府,同知不是同知。



改制之後,朝廷會先讓他們擔任各閣大學士,等哪個部門的侍郎、尚書任期到了,該退休了,再安排人進去。



畢竟官場就是一座金字塔,一個蘿蔔一個坑,越往上坑位就越少,政績好又年輕該被提拔的那可不就只能讓人在外面等著嗎?



但趙駿覺得這麼過渡簡直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讓他們這些人出去,去各路走一走,看一看,擔任巡查組處理各地問題。



“現在這個年代媒體不發達,新聞傳播慢,哪怕有報紙也很難都報道出來,很多東西都隱藏在底下,我們在上面什麼都看不到,摸不著,還以為這世上海晏河清,太平盛世。”



屋內趙駿環顧眾人,對大家說道:“也許說不好各地農村、縣城到處都是汙垢,什麼貪贓枉法、欺壓百姓、黑惡勢力之類的層出不窮。國家發展快了,各種問題也會不斷體現,該防範於未然了。”



“嗯,這一點我贊同漢龍,反正這些人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出去走一走。”



晏殊覺得沒什麼問題。



“嗯,那就這麼決定便是。”



“我覺得剛好也可以作為一項政績,誰發現的問題多,誰為百姓解決的困難多,誰就能優先遞補。”



“這個主意好,既解決了百姓的問題,也解決了誰先遞補的問題。”



眾人也覺得不錯,紛紛點頭。



趙駿眼睛一亮道:“復古公這個提議很好,巡查制度也是一項政績.”



說著他沉吟道:“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何事?”



眾人不解地看著他。



“應該確立目標責任制度了。”



趙駿抬起頭看著大家道:“現在國家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官員們還是按照以前那樣,以考成法只做每日任務顯然就已經不太合適。”



“為何?”



眾人不解,考成法實施已經八年了,百官們都已經習慣了,這個時候難道要取消嗎?



“因為時代變了,以前考成法雖然也是懲罰和獎勵制度,但更多的還是朝廷逼著官員在做事,顯然已經不太適應如何的時代。”



趙駿解釋道。



原來的考成法其實就是任務制度,比如一個縣令,你今天收到朝廷的公文指示,早上收到晚上之前就必須處理,晚上收到第二天中午前必須完成。



另外就是縣裡的工作今天上午送過來下午必須完成,下午的工作第二天中午之前完成,可以說是逼著官員從懶惰到勤政。



但這個制度的本質還是上面指派任務,或者縣裡出現某些突發狀況必須處理。而不是你每天都自己主動去找事做,主動去解決縣裡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