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七章 淮南貪腐案

公元1037年,大宋景祐四年三月,遼以秦王蕭孝穆為北院樞密使,徙封吳王。

遼、宋、夏三國,在當時各國之間,都有間諜內應。

比如西夏買通間諜,趙禎在平時的生活習慣,每天都在做什麼,李元昊都瞭如指掌。

還有宋朝曾經派間諜內應刺殺西夏大將野利遇乞,失敗之後,於是用反間計,讓內應盜了李元昊賜給野利遇乞的寶刀,揚言其欲叛夏歸宋,最終讓李元昊處死了野利家族。

遼宋之間更不用多說,雙方都有針對對方的間諜機構,如遼國燕京留守府,宋朝有機宜司,沿邊州軍有安撫司,汴梁有皇城司,邊境互市裡有邊鋪。

澶淵之盟簽訂之後,雙方都派了大量間諜入敵國境內,刺探軍情、敵情以及糧草佈置兵力佈置之類,這些間諜都取得了不少戰果。

如遼國通過間諜生擒宋朝大將賀令圖,遼興宗想要南下,通過間諜找到了南下最優路線,關南地區,意欲偷襲。

宋朝也同樣通過間諜得知了遼國南下計劃,提前做了準備,最終讓遼興宗被迫退兵。還有重熙增幣,宋朝也通過間諜搞到了遼興宗談判底線,為談判做好了充足對策。

從這些例子來看,百年下來,三方的內應間諜都處於極為活躍的狀態,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早在一千年前的遼、宋、夏時期,就演繹得淋漓盡致。

所以趙駿的出現,自然而然地擺在了遼興宗的桌案上。從去年到今年,宋朝朝廷的變化,也被他盡收眼底。

只是遼興宗最近情況也不是很好,他前年囚禁了生母蕭太后,處理了一批蕭耨斤集團的臣子,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動盪。

再加上遼國邊境不穩,女真人、烏古人、蒙兀室韋(後來的蒙古人)不堪遼人壓榨重負,時常叛亂。

因而遼興宗並沒有把關注點都放在宋朝,而是以安撫遼國內部為主。

比如他雖然囚禁了生母,卻又立親舅舅蕭孝穆為北院樞密使,封蕭孝誠蘭陵郡王,蕭孝忠為楚王,蕭孝友為北府宰相,算是與蕭氏和解。

接著又減免賦稅,安撫各少數民族部落,緩解內部矛盾,才算是把不穩定的遼國暫時安定下來。

一直要過幾年,到慶曆二年時,遼國趨於穩定,再加上宋夏數年戰爭,導致西夏和宋朝都十分疲憊,他才決定出兵。

而且也不敢對宋朝出兵,選擇了對西夏出兵,甚至還沒打贏,就很尷尬。

因此在景祐四年,遼國還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這種情況下,遼興宗其實很難立即南顧,只是派了間諜內應,時刻關注著宋國境內的消息而已。

那麼在李元昊積極準備稱帝事宜,耶律宗真沒有能力搞事情,趙禎在沉迷遊戲的時候,趙駿在做什麼呢?

他在查一樁淮南貪腐案。

三月份上旬,趙駿就到了壽州。

大前年淮南大旱,壽州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淮南路轉運使以及江南東路轉運使兼江淮發運事下令開常平倉,救濟災民。

同時朝廷也籌集了一波賑災糧款,運到了淮南西路。

當年八月,淮南官府“作糜粥以濟饑民”,暫緩民眾之飢。

九月,朝廷又“貸淮南災傷州軍貧民種糧”,幫助其恢復生產。

但饑荒仍在延續,於是朝廷加大賑濟力度,直接命“制置發運司轉米三十萬斛賑濟之”。

次年正月,再為當地“賜米一百萬斛賑饑民,遣使督視”。

可即便如此,淮南餓死者也有數萬,瘟疫橫行,屍橫遍野,一直到如今景祐四年,都沒有緩過勁來。

趙駿到淮南之後,立即著手調查災後情況,結果第六日,霍丘縣令就畏罪自殺。

因為趙駿派出去的皇城司察子到霍丘地區調查,得到的結論是霍丘旱災的時候,當地官府賑災的米糧極少,裡面還摻有很多沙子,很多糠麩。

賑災米里摻雜少許沙子可以容忍,受災最嚴重的是底層貧民,很多富農、中產以及有錢人抵抗災情的能力強,為了防止有些富戶趁機薅朝廷的羊毛,適當加入點沙土也能理解。

甚至加入糠麩都行,畢竟對於災民來說,只要是能填飽肚子不餓死。一碗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米,百分之十五的糠麩再加上百分之五的沙土,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