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贊成誰反對?

此時此刻,百官都鎮住,不敢有所動作。

不怪乎他們腦補。

主要是趙禎給趙駿的頭銜太誇張,讓人忍不住這麼想。

這待遇,太子都沒這麼好。

畢竟當年趙禎當皇太子的時候,只是江寧尹、建康軍節度使,進封升王。

一個節度使,親王爵位,以及其它開府儀同三司之類的散官。

別看是親王爵位,可不是宋王。宋是國號,能以這個稱呼為爵位的,現在就只有趙駿一人。

哪怕只是國公,恐怕也位比親王,放在整個大宋這個待遇都相當炸裂。

所以百官們幾乎本能會想,趙駿恐怕是先帝留下來的兒子,再仔細看看,眉宇間居然還真的與趙禎有點相似。

“額”

“春卿兄,剛剛你義憤填膺,準備上書彈劾,此刻正是你報拳拳之心之時啊。”

“次公兄,你這廝要害我是吧。”

“希言,伱怎麼看?”

“能怎麼看,靜觀其變就是了。”

官員們交頭接耳,低聲說著。

宋代官員帽子左右兩側都有個翅膀,不便交談。

但那是指常朝以及辦公時候才會穿普通公服,帽子上有兩個翅膀。

而昨日趙禎下詔,今日朝會隆重,百官皆穿朝服。

所以大家今天穿的是隻有大型祭典活動以及隆重朝會時才會穿的朝服,頭上沒有兩個翅膀。

不過交頭接耳的基本都是中後排的三四五品官員。

前排的一二品高官們個個目不斜視,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

相比於下面的那些官員,他們一個個老成持重,才不會立即出來做什麼出頭鳥。

即便是有些話要說,也只會安排下面的御史、諫官代替他們說。

因為言官不入罪!

所以在場間經歷了幾分鐘安靜,幾分鐘騷亂,幾分鐘議論之後,終於有人站了出來。

監察御史張宗誼走到中間,向趙禎拱手說道:“官家。”

“嗯?”

趙禎看向下方。

百官也都頃刻間恢復站姿,目光都投降張宗誼身上。

終於有出頭鳥了嗎?

“臣想問趙駿是否先帝之子?”

張宗誼說道。

趙禎沉聲道:“趙駿的身份,不是爾等能夠妄論的。”

官家沒有明說?

張宗誼不依不饒道:“既非先帝之子,又如何能被封為宋國公?請官家收回成命。”

趙禎不滿道:“朕為天子,加封大臣,還需要緣由嗎?滿朝也並非沒有封賞國公者,爾等何時有過非議?你們不就是因為看趙駿年輕,覺得好欺負?”

護犢子?

百官心中一驚,沒想到官家這麼保著趙駿,想到趙駿神秘的身份,不由得對他先帝之子的猜想加深一分。

如果趙駿真的是先帝遺子,那官家為什麼要讓他執掌皇城司,甚至執掌政制院呢?

這不符合常理啊。

假如官家是覺得自己生不出兒子,並且身體不好,需要繼承人的話,那就大大方方地把趙駿亮出來,將他是先帝之子的證據公佈於眾,然後入宗室籍,封為皇太弟即可。

沒必要直接讓他擔任百官之首。

會不會是官家確實有意改革大宋,但又怕士大夫統一意見,執掌權柄,所以派出信任的宗室子弟,監視呂夷簡他們呢?

這也沒道理。

監視的話派個副職就行,沒必要執掌主官,這樣的話不就是以趙駿為主了嗎?

呂夷簡他們反倒是監視他的人。

這情況太詭異了。

百官們只覺得摸不著頭腦,裡面像是有什麼迷霧一樣,令人不解。

只是雖有疑惑,但不乏有愣頭青繼續上書。

就看到殿中侍御史張奎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官家,不管怎麼樣,我大宋還未有不入科舉,不經歷地方就節制百官者,國家大事,豈能如此荒唐?”

趙禎還沒說話,宰相王隨就駁斥道:“官家此舉自有用意,我等諸位相公都已經見識趙駿之才,皆服之,難道爾等比之官家、諸相公都要更有識人之明嗎?”

“不敢,只是若想知政制院,非常人所能做到,我等想知道這趙駿有何異於常人之處?”

侍御史劉夔也站了出來。

“不錯,雖然這趙駿清查了不少開封府的汙穢,但這並不代表什麼。官家需要的是治國的大才,而不是靠皇城司的刀柄服眾。”

“胡說八道,爾等又怎麼知道趙駿沒有治國的才能?依老夫之見,他比你們任何人都要強。”

“呵呵,光靠說可沒什麼用?即便真有才能,也該先考科舉,再步步經歷地方,才能位列執宰。什麼都不做,就能直通中樞,與古之奸逆何異?”

“當年李林甫向源乾曜求取郎官,源乾曜說,郎官應有才幹聲望,哥奴也能當郎官?果然之後他靠溜鬚拍馬為宰相,禍國殃民。官家新立政制院,志在節制天下,怎麼能任命沒有才幹聲望之人呢?”

“趙駿如今名動汴梁,汴梁百姓對他交口稱讚,一夜蕩平開封府汙穢,又正準備清剿無憂洞和鬼樊樓。這是汴梁歷代開封府尹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就沒有才幹聲望了?”

“誰都知道開封府遲遲不能剿滅這些,都是因為背後有高官權貴庇佑。趙駿是不畏權貴,做了這些事情,那又怎麼樣?官家若想要他們死,誰都能做到!”

“爾等恐怕不知交子鋪的事情,就是由趙駿提出。如今交子鋪令國庫有餘,能夠負擔起邊軍糧草,還提出茶葉之法,抑制物價,開中交引,讓商賈不再虛估私肥,安分入中,皆賴於趙駿也!”

“呵呵,交子鋪蜀中便有。茶法及交引法,也都是李相的功勞,怎麼就都安置在他頭上去了?”

“你們這些人,不就是因為他在你們當中沒有才幹聲望,才如此的嗎?說這些大話做什麼?你們要是有才幹聲望,那就讓汴梁百姓為你們交口稱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