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288 搞人是專業的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沙城很小很窮又沒有鐵路機場,對外交流出入,一靠長江二靠路,那麼人才進出的總量是很少的。

在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中篩選精英,這種事情政府早就過了一遍篩,輪不到“沙城食品”撿便宜。

那麼從本鄉子弟中搞一點人情介紹,哪個村的哪個小學讀了哪個名校,村長大喇叭放鞭炮發獎金,既是一種獎勵,也是一種“標記”。

此處有鳳凰出沒,請本地老闆們準備好最上乘的梧桐木一根,望周知。

五家埭村出的第一個京城最強三所高校學生,無一例外都是被本地大企業擄走。

哪怕是重生前的張浩南,就算語文考了六十三分,那也是靠著蠻橫的理科分數,跨過了重本線,大三在做點小生意時,本地兩家鋼廠一家不鏽鋼廠,就邀請他畢業後去上班。

不過當時張浩南為了偷師常溫電鍍工藝,選擇了去姑蘇鋼廠實習,為之後開辦小五金廠,打下了堅實的“偷盜”技術。

因為經歷過,所以張浩南以“沙城食品”和本人的名義,早就把周圍幾個村的名牌大學同鄉結識了一遍。

獎學金那是基本操作,又安排他們父母進“沙城食品”或者五家埭蔬菜加工廠上班,甚至還讓媒婆做介紹,兄弟姊妹有單身適齡的,就在五家埭村找一找合適的。

吃了成功飯,那就是當即拉來進廠上班。

這要是還能畢業後去松江、羊城,那真就是活見鬼了。

但顯然這點大學生哪兒夠?擄走二三十個還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社招、校招、政府推薦、高管推薦就成了四大組成部分。

奈何“沙城食品”牌子還是太小,影響力也有限,就算各地農村合作社已經有了正面社會效應,等當地籍貫的大學生來“沙城食品”上班,怎麼地也是一二三四年後,不會是現在。

所以社招乏力、校招孱弱,政府推薦青黃不接,高管推薦寥寥無幾,真靠譜還得是挖政府的牆角。

“沙城食品”現在中高層主力,全都是以前捧鐵飯碗的,張浩南之前怎麼揮舞的鋤頭,現在照舊。

只是換了個地方,先是建康小試牛刀,“紫金”電動車順產之餘,還捎帶了虞小龍、周全全這樣的專業“人才”。

之後是江皋養豬場再下一城,江皋市有些相關單位的附屬企業也因為經營不善陸續倒閉,賺得盆滿缽滿之輩,張浩南管不了也管不著,但類似王愛紅、陳濤這樣的,通過陳文林、邱少飛的介紹,收下來在“江皋·大橋養豬場”集中管理投餵,效果也是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