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062 特殊人才

第一批淮西省出欄的豬仔,由農業局牽線搭橋,總計一千頭分五次運往大橋鎮,其中包括六十頭母豬。




此時養豬場只有硬化地面和簡易豬舍,不過通了水電,也準備好了化糞池。




其餘清單上的現代化設備,因為是從海岱省臨淄市採購,運過來也需要半個月,再加上生產方以及海岱省農業技術部門的推廣專家需要排期,預計準備是三個月以上安裝調試。




不過張浩南並不急,急的是淮西、海岱兩省的供貨商。




“張總,肉鬆廠這就要開始準備了?”




徐振濤感覺張浩南簡直有無窮的精力,忙得過來嗎?




“炒松機、搓松機我已經分別從金倉和閩都定了一套,閩都的要晚一點,不過金倉的我已經拆過了,這個月開始仿製。”




“……”




“準備從隔壁澄江採購豬肉吧。”




說話間,張浩南翻著秦世川給他的下崗名單,主要是班組長、車間主任、廠長等一線管理崗。




名單上有幾個人張浩南認識,但絕大多數都是一無所知。




“從澄江採購?”




“澄江豬肉多啊,我們本地才多少。”




隔壁澄江市經濟遠比沙城發達,此時尤甚,在沙城老百姓吃肉還要精打細算的時候,澄江市人均豬肉消費超過三十五斤。




這是沙城五年後才有的水平。




至於說此時的偏遠地區,連澄江市的零頭都沒有。




“要說也是,大橋鎮離澄江也要近一點。”




此時澄江肉聯廠還是國營,不過很快就會破產重組,改為澄東肉食有限公司,倒也沒有出過質量問題,就是“黑洲豬瘟”鬧騰的時候,抬了一波豬肉價格。




徐振濤想了想,“那我請人去澄江肉聯廠跑個訂單。”




“新招的養殖場採購銷售,不就是有了用武之地?”




“難怪……”




一臉無語的徐振濤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麼養豬場還要招這些“人才”。




張浩南說要解決的就業人員中,其中有一部分是大橋鎮各村酒量最大的“特殊人才”。




能識字是基本條件,在這個條件之上,能喝是硬性指標。




二斤起步,當然能一直喝是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