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256章 納糧




可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剛推了兩步,眼看著氣喘吁吁,竟然沒個七十歲的老人矯健。



呂恆這毒舌又開炮了:“徐鶴,你這下人真沒用,剛走兩步就累成個死狗!”



好不容易到了曬場,只見場中圍著一群人,人群眾擺著一張桌子,上面圍坐著幾個青衫打扮的吏員,徐鶴知道,這是縣衙戶房的吏員和白役,而他們旁邊坐著的幾人,徐鶴全都眼熟,不正是今天中午踹門的何糧長那些人嗎?



所謂糧長是國朝初年,太祖爺擔心夏秋完稅時,貪官汙吏還藉機盤剝百姓,所以就一拍腦袋想出了個好主意……以良民治良民。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縣裡會劃分若干個糧區,其中以田產最多,名聲最好的富戶為糧長,全權負責稅糧收解。



注意,是收解,也就是說,這幫糧長不僅要負責收稅,還要把實物稅解送到朝廷指派的地點。



以前是直接解送到京城,但這些年南直隸的夏秋糧食只需要解送到淮安府的常盈倉即可。



多嘴一句,自從英宗遷都北京,大運河作為漕運的黃金水道,東南地區的糧食全都是經過運河轉運京師。



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京。



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國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時人稱為“四大漕倉”。尤其是淮安府常盈倉、徐州廣運倉最大,並置大使、副使各一員。”



言歸正傳,在那群人旁,還擺放著大大小小官府用來稱量糧食的【斛】。



這些斛都是標準重量,糧食裝進去,不需要稱重,只要堆尖放滿就是該斛的標準重量。



劉婆婆這時停下車對氣喘吁吁幾乎要虛脫的吳德操道:“謝謝公子啦,老身自去稱量就行,你們在這大樹下稍等片刻,回去後我給你們煮豆湯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