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214章 亮聲




但徐家可不是什麼小家族。



看看徐家祠堂樑上的匾額。



正中間是皇帝親書的【科甲流芳】匾,那是徐嵩中了進士,剛當上皇帝的至正帝聽說徐家父子同朝為官後,親自題寫的褒揚之匾。



在科甲流芳左右則各有一塊【進士及第】的大匾,這是徐蕃、徐嵩父子中進士後,朝廷專發的匾額。



除此之外,樑上再無其他。



但徐家能不能掛別的匾額呢?



事實上是可以的。



因為就算是做個貢生,也可以花錢請府臺大人寫個匾掛在自家祠堂上。



不過這種純純屬於在臉上貼金,徐家不屑這麼做罷了。



這時,徐嵩拍了拍手,只見抬匾的徐家族人掀開了第一個匾額。



這是陳華專為徐鶴題寫的【少年明經】。



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龔遂、翟方進等皆以明經入仕。



明經就是通曉經學,之後代指儒生。



能叫通曉經學,說明咱們這位陳縣尊還是對徐鶴的學問十分認可的。



這代表陳華知道徐鶴,至少十三經熟讀,不然寫了這個匾,人家一問徐鶴經義,徐鶴萬一拉胯,打的就是人家陳華的臉。



陳華雖然是七品縣令,但也是進士官,很要臉面的,所以匾額就算恭維,但也不可能瞎寫。



一眾賓客看到這,心裡對徐鶴的才學進一步加深了印象,從剛進門時【這小子運氣不錯】到現在的【這小子三把刷子少一把】,中間就差這麼個匾。



事先找好的匠人,這時連忙爬上梯子,當著眾人的面將這匾掛了上去。



這匾雖然不能排在進士匾後,但位置也頗為顯眼,徐家一眾後輩見到這一幕,眼睛都憋紅了。



陳華見狀得意地撫了撫須,自己字能掛在徐家宗祠裡,那也是可以吹一輩子的事情了。



這時,徐嵩道:“請彭知府匾!”



紅綢拉下,徐鶴就見匾上寫著四個大字【三元及第】。



“我去!”徐鶴嚇了一跳,老彭這也吹得太過了!



三元及第那可是鄉試、會試、殿試才能叫三元及第,咱這分量不足啊,注水了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