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205章 簪花宴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韓琦任揚州太守時,官署後花園中有一種叫“金帶圍”的芍藥一枝四岔,每盆都開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紅色,一圈金黃蕊圍在中間,因此被稱為金纏腰,又叫金帶圍。



此花不僅花色美麗、奇特,而且傳說此花一開,城中就要出宰相。



當時,同在大理寺供職的王珪、王安石兩個人正好在揚州,韓琦便邀他們一同觀賞。



因為花開四朵,所以韓琦便又邀請州黔轄諸司使前來,但他在赴約前突然暴洩,就臨時請路過揚州也在大理寺供職的陳昇之參加。



飲酒賞花之際,韓琦剪下這四朵金纏腰,在每人頭上插了一朵。



說來也奇,此後的三十年中,參加賞花的四個人竟都先後做了宰相。



這段出自《夢溪筆談》中的故事,其實就是今天簪花宴的由來。



簪花就是在髮髻或者冠帽上插花的一種習俗,早在漢代就已出現,唐宋時最為流行。



男子簪花的風俗據傳是始於古時候重陽節的茱萸會。



晉人周處《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御初寒。”



到了唐朝,一些史書上就開始有皇帝為大臣賜予簪花的記錄,而這樣的禮儀,到了宋朝逐漸完備。



唐代南卓《羯鼓錄》中有一段,寫的是寧王李璡隨明皇遊幸,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絹帽上,他使用羯鼓打奏《舞山香》,帽上之花竟然沒有墜落。



宋代楊萬里《慶壽口號》:“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芍藥牡丹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但時移世易,到了大魏朝,男子簪花已經不再流行,反而跟後世的審美有些接近了,世人覺得,男子簪花頗為【妖治】。



除了簪花宴和婚嫁之俗,男子已經沒了頭頂插花的習慣。



但徐鶴作為這次簪花宴的真正主角,頭頂插花已然成為必然。



楊寅秋用一副死了老孃的表情,不情不願地接過彭汝玉特意從揚州帶來的金帶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