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80章 求受此苦不可得

徐鶴搖了搖頭,陳華這是典型的張冠李戴,那福建的情況套用兩淮的情況。



但老鄭頭也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這祖祖輩輩就是這麼過來的呀!”



“咳咳!”徐鶴輕咳兩聲道:“這點我來解釋一下!”



“淮北之海水,黑洋河之海水,本性極鹹,與滷汁無異,在距離海邊稍遠的高處,不受地下潮溼的影響更容易成滷!所以,要挑水走很遠去滷池!故而兩淮鹽場圍畦灌水,曬水成滷,是名生鹽!”



“而陳大人家鄉的福建漳泉等府,海水稍淡故而對曬滷基本沒什麼影響,最終選擇在海邊曬滷!”



說白了,為什麼天下食鹽,三分之二出自兩淮?



一是海水本來鹹度就高,而且還提運到高處滷池晾曬滷汁,所以出鹽既多,品質又好!



老鄭頭和陳華聽完後一臉詫異地看向徐鶴。



在這個時代,讀書人基本只讀四書五經,雜書都不讀的,對事世瞭解的更是可憐。



像徐鶴這樣對鹽場情況瞭解如此之深的人不能說多,只能說沒有。



就算是鹽司官員來了,大多都是一臉懵逼。



大家對製鹽的理解,都是靠口耳相傳,祖宗留下來的經驗。



誰能知道東海海水的含鹽量和閩省海水的含鹽量竟然不同?



“公子這是第一次來鹽場?”老鄭頭還是有些懷疑。



徐鶴當然是第一次來鹽場,他對鹽場運作的瞭解出自徐光啟給崇禎皇帝上的奏疏,名叫《欽奉明旨條劃屯田疏》,這道奏疏中明確寫出了徐鶴剛剛所言。



陳華這時道:“徐公子,你既然對煎鹽之法如此瞭解,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改進一下呢?灶丁們太苦了!”



老鄭頭聞言,也是一臉期待地看向他。



徐鶴點了點頭,其實徐光啟在奏疏中已經點名煎鹽法的問題,煎鹽法浪費柴薪無數,原本作為熬鹽柴薪的大片蘆葦蕩,都可以盡墾為田,這樣既降低了鹽價,又能杜絕私鹽。



那麼具體是什麼辦法呢?



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曬鹽。



曬鹽法其實兩淮已經開始使用了。



比如用蘆葦直接淋上滷汁暴曬後,鹽就會在蘆葦杆上結晶,到時候輕輕一抖,蘆葦杆上的鹽的晶體就會自然掉落。



但這畢竟還是消耗蘆葦,只能作為煎鹽法的一種補充。



“改進製鹽法,我倒還真有三種辦法!”徐鶴點了點頭道。



陳華、老鄭頭大喜過望,陳華激動道:“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