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39章爛透了





徐嵩皺著眉頭,斜靠在床頭,眉宇間濃濃的憂色揮之不去。




過了好半天他才開口道:“這個提學道名叫楊寅秋、字義叔,家中兄弟三人,哥哥楊寅春和弟弟楊寅冬雖然沒有出來做官,但才學甚佳,都是東宮身邊的紅人!”




徐鶴心說好吧,義叔、義叔,果然行二。




徐嵩繼續道:“這次他來,一是受了太子殿下的授意,二是得了次輔夏陽秋的委託,讓他來海陵試著將兩淮鹽場灶戶手中的餘鹽,通過我們這個地頭蛇收集起來發賣,賺來的銀錢解送太子那。”




“並且,他還要老夫聯合朝中好友,公推夏陽秋的人擔任兩淮鹽運,尤其是揚州這邊的運判一職。”




徐鶴聞言大驚失色。




鹽場其實也跟村落差不多,這裡面有很多富裕的灶戶,也有很多連生產工具都沒有的赤貧灶戶。




富裕灶戶通過出借鹽田或生產工具的方式,像地主一樣,用種子和田地剝削那些赤貧的可憐人。




這種現狀於是便造成了一種現象,赤貧灶戶逃難或者託庇於富裕灶戶。




國家收取鹽是每家每戶定量的方式,赤貧灶戶逃亡了不計,但富裕灶戶因為掌握了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造成了他們鹽的產量往往超過朝廷定量收購的極限千倍、百倍。




有的人不禁要問了,朝廷都不收你的鹽,你傻嗎?還生產這麼多?




這些富裕的灶戶怎麼可能是傻子,他們手裡的餘鹽就是私鹽的最大來源。




朝廷鹽業採用開中法,這樣一來,大量鹽戶逃亡造成了商人身上有鹽引卻提不到鹽的窘境,另外,私鹽卻越發氾濫,造成了國家收不了稅。




一正一反間,開中法這些年形同虛設,國家財政也因為這兩樣漏洞每年光是兩淮鹽場就要損失鹽稅接近六百多萬兩。




徐鶴皺眉道:“大伯,這太子殿下不僅看中了引根,想通過濫發引根,賺取今年的兩淮鹽稅,還想通過收購灶戶手中的餘鹽,控制私鹽。他到底想幹什麼?這兩件事都是破壞我大魏鹽稅根基的大事,他作為一國太子難道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