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73章善後

那麼什麼是引根呢?




這個東西有點像後世的糧票。




在大魏朝,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




中間蓋上鹽司關防大印。




然後從印章處將鹽引一分為二。




後卷給商人作為憑證,這叫“引紙”。




前卷作為存根叫做“引根”。




商人憑鹽引中的引紙去鹽倉支鹽,然後到指定銷鹽地區販賣。




如今“鹽根”燒燬,也就是朝廷出鹽的憑證沒有了,這件事可大可小。




如果上頭較起真來,別說薛同知了,就算是鹽運使都要跟著倒黴。




那麼批驗所裡為什麼府臺衙門的同知會在這裡呢?




徐鶴小聲問了謝鯤後才稍稍瞭解一些。




原來批驗所有大使和副使兩人,掌驗擎鹽引之政令。辨別鹽引真假,以及稱量的準確性,防止胥吏從中搗鬼。




而這位府衙的薛同知屬實是個倒黴蛋兒。




原本他同知幹得好好的,可前不久因為一些小事遭吏部給事中彈劾。




他從京中同年處得知,自己從揚州府同知被貶為兩淮鹽運司揚州分司的鹽運判官,佚從六品。




好好一個府衙正五品的府衙同知,一下子被降了兩級,本來是挺倒黴的事兒。




但運司判官可不是普通的判官。




從府衙的清水二老爺變成了運司的肥缺,薛同知眼睛都笑細了。




這不,他一掃自怨自艾的頹唐,還沒等吏部下文,便先來鹽司下面最肥的鮑壩【參觀】來了。




好死不死的是,就在這檔口,又遇到了賊匪堵門,薛同知……不,是未來的薛運判差點哭暈在廁所。




看著眼前這位官場倒黴蛋,徐鶴有點無語。




人倒黴真是喝涼水都會塞牙。




就在這時,突然從西邊有一支隊伍朝鮑壩方向急趕。




領頭的是兩頂四抬小轎,後來跟著三百來號人。




等靠近了,眾人才發現是揚州知府和鹽運分司衙門的現任運判到了。




等二人下轎,徐鶴打量著眼前這位揚州知府。




周知府今年約莫四十出頭的樣子,國字臉,儀容方正肅穆,眉心一根懸針紋讓他看起來不是那種好打交道的人。